
近日,中材國際董事長劉燕受邀做客由中上協和央廣網聯手打造全新融媒體欄目《中上協會客廳》,與多位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長一道,圍繞著力提升上市公司“五種能力”,結合企業實踐,深度探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之路。
多種方式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仍然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上市公司要遵循公眾公司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著力提升治理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回報能力等“五種能力”,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而“五種能力”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治理能力。 劉燕認為,中材國際的公司治理成效,首先得益于有一個好的董事會結構,更為核心的問題是要把治理主體權責邊界理清。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促進專職和獨立董事更好地發揮作用,中材國際引入了策劃調研、重大事項會前討論問詢等機制,還把公司的審計部作為專、獨董工作機制的一個支持機構。 主業突出最重要是專注 會客廳嘉賓分享了各自在突出主業、穩定主業方面的舉措和成果。 中材國際對主業的專注已持續長達數十年。“69年來我們就干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這一件事。”劉燕表示,專注主業進而升級主業,中材國際的核心競爭力也由此梯次升級。“一開始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比、學、趕、超的能力,到后來是能否降低建設和投資成本,再后來是能否實現技術裝備的國產化、走向全球化,以及能否創新商業模式、實現新突破。”劉燕稱,不同發展階段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不同的。 不要等風來的時候才想起要有根基 上市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決定著其是否能行穩致遠,怎樣才能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得到加強? 面對這個問題,劉燕認為,在處理公司風險問題上先要解決內部風險。首先要從源頭上要把好關,建立風險分析評估預警系統;其次要通過有效的商務體系,建立好預防機制規避風險;再者就是內部的“三精管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質量控制能力以及進度控制能力,實現以內養外、內外互動的抗風險能力。“總而言之,把經營、投資、用人這三大類風險控制住了,國際化的道路就會平坦很多;當然還有很多來自不可抗力的風險,我們就得逆流而上。”劉燕稱。 風險可控情況下要分紅 如何提升企業的回報能力,來回報投資者? 對此,劉燕認為,當前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堅持長期性價值投資的不多,但反過來,上市公司本身也要反思是不是長期堅持給予投資者回報。中材國際從上市以來,在IPO階段僅融資約4億,上市到現在分紅接近40億,近10年分紅比例均超過歸母凈利潤的30%,“下一步我們準備再提高分紅比例”,劉燕表示這其實也是在約束經營者,一定要把錢掙到手,做有現金流的利潤,用真金白銀來回報投資者。